别再搞混了!长投“权益法”真的不是“公允价值”

可能是因为长投“成本法”这个名字……搞得另一种“权益法”被太多同学误以为是“公允价值”!

其实,稍微认真想想也不能这么认为。权益法长投对标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减是公允价值吗?跟公允价值有什么关系?

一、权益法与公允价值完全两码事

公允价值有公允价值的对应《39号会计准则》,有自己的计量规则,三层输入值!

无论长投“权益法”还是“成本法”,其实都属于“历史成本法”,这是跟公允价值法、重置成本法、可变现净值法相对应的不同计量属性。

不要以为有的情况取得长投时,是按公允价值入账,长投就是公允价值计量。你用现金买固定资产、买存货,也是按公允价值买的!当然取得固定资产、存货、长投时也都可能不按公允价值入账!准则针对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要求。

二、关键区分:“权益法”、“成本法”指的是后续计量

“权益法”、“成本法”,几个字一出来,指的就是“后续计量”,跟初始计量半毛钱关系没有!

很多老师总结的“权益法手续费计入初始投资成本,成本法手续费计入管理费用”说法是不准确的!

对长投而言,长投只分为“对子公司的投资”和“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而这两种投资的初始计量有初始计量的要求,后续计量有后续计量的要求!初始计量会涉及手续费问题,但此时还谈不上后续计量成本法和权益法。

只有在后续计量时,才谈得上成本法和权益法!“对子公司的投资”用成本法,“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用权益法。

三、权益法后续计量的关键步骤

那么后续计量时,权益法的第一步就是“调整初始投资成本”,比较初始投资成本跟被投资企业净资产乘持股比例,前者小要计入营业外收入。

这个调整是属于“后续计量”!!是重要考点!!

而整个后续计量,“成本法”也好,“权益法”也好,都是“历史成本法”,跟“公允价值”半毛钱关系没有!

总结

这些基础知识点都要分清楚!会计学习最重要的是理解每个概念的本质含义,而不是死记硬背表面规则。只有理解了权益法和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不同维度的概念,才能真正掌握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