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俗易懂的理解“合同成立的时间”?大白话来了

无论是在我们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合同无处不在。一个合同什么时候成立,对解决纠纷至关重要。

1.通常情况下,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承诺什么时候生效?上一节刚学了的,承诺自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对于大多数合同都是在承诺生效时生效,特殊情况另有规定的就按照规定。前面学过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大多数合同都是诺成合同,承诺生效时就成立合同;但是,实践合同需要完成一定交付行为,合同才能成立,比如保管合同、定金合同、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

2.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这里的“合同书”就理解为采用书面形式的订立的合同,也是最常见的合同形式,这类合同是双方都签字盖章后生效。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双方在口头达成一致后,还没有签订书面协议时,就已经开始履行义务了,这时虽然还没有满足“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但是有当事人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另一方也欣然接受了,那就认为合同已经成立。当事人都履行主要义务了,都在执行合同了,如果这时还说合同没有成立,就说不过去。

这里说书面合同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如果双方同时签订,那签订时间就是合同成立的时间,如果双方不是同时签字(一个先签、一个后签),那签订时间就是最后一方签字的时间。后面学习的签订地点也是这样。(这些东西需要自己学习时去思考和捕捉,如果不点出来,考试考到了就会懵圈)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由此可见,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没有采用书面形式订立的合同,并不一定就是无效或未成立的合同,在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且对方接受时,是成立了合同的。

我们知道,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口头或其他形式。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只有两种情况下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一是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二是当事人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注意:第2、3点中都只需要一方履行主要义务时,合同就成立了,不需要双方都履行主要义务才能成立,但是当一方履行主要义务时,需要双方都接受才能成立,如果对方不接受,说明没有达成一致,肯定不能叫合同,那谈何成立。当然,一方履行主要义务都能成立合同,那双方都履行主要义务必然也能成立合同。

第2点说的是采用书面形式签订合同,但当事人没有签字或盖章时,只要有一方当事人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就视为合同成立;第3点这里说的是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签订合同,但当事人没有采用书面形式时,只要有一方当事人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就视为合同成立。

4.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要求签订确认书的,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你们通过小程序购买大白话,在支付前需要确认购课协议才能支付,这个就叫做签订确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