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M一级和二级的区别在哪里?FRM一级和二级在考试内容、科目、题型和难度等方面存在显着区别,一级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方法论,二级是复杂风险场景的综合应用。以下来看看具体介绍:

一、科目设置与知识体系

科目数量与范围

一级:4门科目,聚焦风险管理基础框架构建,包括:风险管理基础(20%)、定量分析(20%)、金融市场与产品(30%)、估值与风险模型(30%)。

二级:6门科目,侧重实务应用与综合风险管理,包括:市场风险(20%)、信用风险(20%)、操作风险(20%)、流动性风险(15%)、投资风险管理(15%)、金融市场前沿话题(10%)。

差异:一级为方法论基础,二级为实务深化,新增操作风险、巴塞尔协议等高级内容。

知识递进关系

一级中的“金融市场与产品”和“估值与风险模型”是二级“市场风险”的前导课程,但二级内容更强调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如巴塞尔协议框架)。

二级新增流动性风险管理、前沿热点(如AI对金融风险的影响),与一级的定量模型形成互补。

二、考试形式与题型

题型与题量

一级:100道选择题,每题独立,计算题占比50%以上(如VaR计算、期权定价),需快速套用公式。

二级:80道选择题,多基于案例(如企业信用违约案例分析),定性分析占比提升至60%,要求结合多知识点综合判断。

答题逻辑

一级:侧重公式记忆与基础计算(如计算对冲比率),考试时长4小时,答题时间压力较小(平均每题2.4分钟)。

二级:需从长案例中提取关键信息(如识别操作风险触发点),答题逻辑需串联风险识别→量化→应对策略,考试时长4小时,时间更紧张(平均每题3分钟)。

三、备考策略建议

一级备考

重点突破:强化定量分析(概率分布、回归分析)和金融市场产品(衍生品定价)。

工具:熟练使用BA II Plus计算器,刷题以提升计算速度。

二级备考

框架学习:按巴塞尔协议框架整合市场、信用、操作风险知识点。

案例分析:通过真题模拟训练提炼答题模板(如“风险识别→模型选择→资本计提”三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