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小编看到有朋友说不太会做CMA考试的备考规划,那么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进入到CMA考试的备考节奏中,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下CMA考试的整体备考规划,下面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总体时间框架:基础建议
IMA官方统计全球考生平均需投入 450小时有效学习,单科 200-300小时。按每日学习时长推算:
考生类型总周期每日学习关键策略
零基础/跨专业10-12个月2-3小时优先报考P1,额外1-2个月打基础
财会专业背景8-10个月1.5-2小时可尝试双科联报,利用专业优势
在职考生10-12个月2-3小时拆科报考,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
学生/全职备考6-8个月4-6小时双科联报,加速通关
核心原则:周期超过12个月易产生倦怠,建议以 3周为一个模块设定小目标(如"第1周拿下财务报表分析")维持动力。
二、四轮进阶式备考规划(以8-12个月为例)
第一轮:基础框架阶段(12周/90小时)
目标:系统学习100%考点,完成首轮课后题
周任务示例(在职党):
工作日:每晚1.5小时精读教材,按P1→P2顺序学习,优先高权重章节
P1:成本管理(30%)、财务决策(25%)
P2:财务决策(25%)、公司金融(20%)
周末:3小时梳理章节逻辑,制作思维导图串联知识点
工具:使用官方教材(Wiley或Gleim),配合网课理解难点
避坑:此阶段不追求速度,重点标记难点,建立完整知识框架。
第二轮:强化刷题阶段(8周/60小时)
目标:题量堆到2,000道,建立错题本
执行细节:
每日:40题(选择+情境),当晚复盘,分析错误原因
速度训练:选择题1.5分钟/题,情境题25分钟/道
重点突破:
P1:成本管理章节(标准成本差异、ABC、本量利)计算题占比50%,必须手算3遍
P2:财务决策章节(NPV、IRR、WACC、资本结构),公式卡20条,每天10分钟默写
新增考点:P1的"科技与分析"(RPA、Excel Power Query)仅考概念,看官方10页补充材料即可
工具:官方配套习题、普尔文模拟系统
第三轮:模考冲刺阶段(4周/35小时)
目标:熟悉4小时节奏,提升速度,适应机考界面
周任务:
每周1套官方Mock:严格限时4小时,全真模拟考试环境
二刷错题本:查漏补缺,重点记忆易错公式
情境题模板:总结答题套路—— "先定性描述→再列公式计算→最后关联绩效指标分析"
背诵关键内容:IMA职业道德声明案例库、高频定性考点
时间管理:考前2周调整生物钟,确保上午时段大脑处于*状态(CMA考试通常在上午)。
第四轮:考前急救阶段(2周/15小时)
目标:锁定70%必拿分
执行清单:
重做近3年Mock错题:确保相同错误不再犯
伦理与定性速记:背诵高频定性考点(如COSO框架、EDR流程)
公式口诀:每日默写核心公式1遍
机考界面模拟:至少模拟1次,避免操作失误
三、分科目执行细节(2025年权重)
P1《财务规划、绩效与分析》
章节权重核心策略
成本管理30%计算题大户,标准成本差异、作业成本法(ABC)、本量利分析,必须刷3遍
内部控制15%COSO、企业风险管理(EDR)、审计流程,情境题集中区,用思维导图记逻辑
科技与分析5%RPA、Power Query等仅考概念,投入产出比最低,快速过一遍即可
P2《战略财务管理》
章节权重核心策略
财务决策25%NPV、IRR、WACC、资本结构,公式卡20条,每天10分钟默写
投资决策20%现金流计算、风险分析,与P1成本管理联动复习
职业道德10%必拿分,熟记IMA职业道德声明案例库,避免理论化作答
四、不同人群定制化建议
1. 零基础/跨专业考生
延长基础阶段:增加1-2个月学习基础会计术语和逻辑
先攻P1:P1偏基础,适合建立管理会计思维
工具:使用CMA官方中文教材,降低语言门槛
2. 在职考生(时间碎片化)
利用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提高单位效率
早晚*1小时:早晨记忆公式,晚上刷题复盘
周末集中突破:周六3小时专题突破,周日1小时错题复盘
拆科报考:避免压力过载,半年内专注通过一科
3. 学生/全职考生
双科联报:6-8个月冲击双科,缩短拿证周期
每日4-6小时:上午精读教材,下午刷题,晚上复盘
抢占2月/4月考位:备考气候适宜,避开期末/求职季
五、关键工具与避坑指南
必备工具清单:
计算器:德州仪器BA II Plus,提前20分钟练熟TVM、CF、STAT功能
题库:官方配套习题+近3年Mock题(重复刷+错题本)
思维导图:Xmind或手绘,梳理预算编制流程、资本预算决策等逻辑链
时间管理:Forest、番茄钟APP
三大避坑:
盲目延长周期:超过12个月易倦怠,设定3周小目标保持动力
忽视考位预约:报名成功后7天内务必预约考位,错过无法参加考试
轻信"密卷":2024年考纲改革后命题更灵活,吃透官方教材才是根本
六、2025年最新趋势提醒
命题灵活性增强:情境题占比25%,强调实际案例分析能力
科技与分析权重:P1新增内容虽仅5%,但反映IMA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
职业道德必考:P2道德题需结合IMA职业道德声明案例库,死记硬背易失分
一句话总结
CMA备考的核心是 "规划+执行+复盘" 。在职考生建议拆科、拉长周期、碎片化学习;学生/全职考生可双科联报、集中突破。无论哪种路径,450小时的有效投入是通过的底线,而错题本与思维导图是提分的两翼。
找组织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领取CMA学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