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会计》科目考试内容覆盖30章,但核心章节集中在10章左右,占总分值的70%以上。以下基于近5年真题(2019-2023年)的分值统计和命题规律,梳理重点章节、分值占比及核心考点,帮助考生高效备考。
一、核心章节(分值占比50%-60%)
1.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营安排(约10-15分)
重要性:CPA会计的“半壁江山”,几乎每年必出综合题(常与合并报表、所得税结合),分值占比最高。
核心考点: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成本计算、非企业合并的直接相关费用处理);
后续计量(成本法→权益法的转换、权益法下净利润调整、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的处理);
核算方法转换(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权益法→成本法);
合营安排的认定与分类(共同经营vs合营企业)。
命题特点:常与合并报表、所得税结合考查,需熟练掌握“调整分录→抵销分录→所得税调整”的完整逻辑链。
2. 合并财务报表(约15-20分)
重要性:CPA会计的“*难点”,综合题必考点(常与长期股权投资、收入、所得税结合),分值占比最高。
核心考点:
合并范围的确定(控制的三要素:权力、可变回报、权力影响回报);
合并日/购买日的判断(控制权转移的5项迹象);
调整分录(子公司评估增值/减值对净利润的影响、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的调整);
抵销分录(内部交易:存货/固定资产/债权债务/投资性房地产的未实现损益抵销;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处理(合并报表层面的调整)。
命题特点:侧重“跨章节综合”(如结合收入确认的内部交易抵销、结合所得税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调整),需掌握“分步推导”技巧。
3. 收入、费用和利润(约10-15分)
重要性:近年新增“五步法模型”后,分值显着上升,常出计算分析题或综合题(2023年考了2道计算分析题)。
核心考点:
五步法模型(识别合同→识别单项履约义务→确定交易价格→分摊交易价格→履行义务时确认收入);
特殊交易的收入确认(附有销售退回条款、质量保证、客户未行使的权利、合同变更、总额法vs净额法);
合同成本(增量成本、非增量成本的资本化条件);
利润的构成(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的计算,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等新增项目的列报)。
命题特点:侧重“实务场景应用”(如建筑服务、软件开发、商品销售附带服务的收入确认),需熟练编制“时间轴”分析履约进度。
4. 金融工具(约10-15分)
重要性:准则修订后成为高频考点,常出客观题(占分5-8分)和计算分析题(结合所得税,占分5-7分)。
核心考点:
分类(摊余成本计量、FVOCI、FVTPL的判断标准);
债务工具的计量(初始计量:交易费用的处理;后续计量:实际利率法、减值模型(预期信用损失三阶段));
权益工具的计量(FVOCI的股利处理、终止确认时的差额结转);
金融资产转移(终止确认的条件:控制权是否转移,如应收账款保理、票据贴现);
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如永续债的分类)。
命题特点:侧重“分类逻辑”和“减值计提”(如信用风险显着增加的判断),需记忆“三分类”的核心条件。
5. 所得税(约10-15分)
重要性:几乎每年必出综合题(常与合并报表、金融工具、收入结合),分值占比高。
核心考点:
计税基础(资产: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负债: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暂时性差异(应纳税vs可抵扣,初始确认豁免的例外: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免税合并);
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确认(不确认的情况:商誉的初始确认、长期持有且亏损的资产);
当期所得税(税法口径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如税会差异的纳税调整);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与利润表的勾稽关系)。
命题特点:常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前期差错更正”结合,需掌握“税会差异”的双向调整(如折旧年限差异、资产减值损失)。
二、次重点章节(分值占比20%-30%)
6. 资产减值(约3-5分)
核心考点:资产组减值(分摊顺序)、商誉减值(每年必测)、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 vs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命题特点:多以客观题出现,或作为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的“配角”(如商誉减值测试)。
7. 负债(约3-5分)
核心考点:金融负债(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计算)、非金融负债(应付职工薪酬的设定受益计划)、应交税费(增值税的视同销售、消费税的委托加工收回后直接销售);
命题特点:侧重“应付债券”的实际利率法计算(如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分拆)。
8. 职工薪酬(约3-5分)
核心考点:短期薪酬(工资、福利费、累积带薪缺勤)、离职后福利(设定提存计划)、辞退福利;
命题特点:多以客观题考查,或结合收入(如销售人员的提成)出计算分析题。
9. 股份支付(约3-5分)
核心考点:权益结算(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与现金结算(模拟股票、现金股票增值权)的区别;可行权条件的修改(有利修改vs不利修改);等待期内费用的计算(授予日公允价值);
命题特点:多以客观题出现,或作为合并报表的“配角”(如集团股份支付的处理)。
10. 政府补助(约3-5分)
核心考点:与资产相关的补助(总额法vs净额法)与收益相关的补助(补偿已发生费用vs未来费用);政策性优惠贷款贴息的处理;
命题特点:多以客观题考查,需区分“与日常活动相关”和“与日常活动无关”的补助列报(其他收益vs营业外收入)。
三、非重点章节(分值占比<10%)
基础资产/负债:存货(初始计量、期末计量)、固定资产(折旧/减值、更新改造)、无形资产(研发支出资本化vs费用化、摊销);
特殊事项:外币折算(资产负债表日汇兑差额)、会计政策/估计变更及差错更正(追溯调整法vs未来适用法)、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的填列、利润表的列报);
其他:每股收益(基本vs稀释)、公允价值计量(层次划分)、政府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仅在客观题中偶尔考查)。
四、复习建议
核心章节优先: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收入、金融工具、所得税占总分60%以上,需投入70%以上时间,重点掌握“分录逻辑”和“跨章节综合”。
真题反复训练:近5年真题至少做3遍,尤其是综合题(如合并报表+所得税、收入+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熟悉命题套路。
细节不可忽视:次重点章节的客观题(如职工薪酬的设定提存计划、政府补助的列报)需通过做题强化记忆。
总结:CPA《会计》的备考需“抓大放小”,核心章节的深度掌握是通关关键,次重点章节通过真题和细节记忆补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