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的在线医疗健康平台京东健康正式登陆港股。上市首日,京东健康开盘涨超33%,当天京东健康涨幅突破40%,股价*升至103.3港元/股,总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京东健康的上市发行是今年中国公司境外发行第二大IPO项目,也是中国互联网医疗企业历*规模*的股权融资项目,对于大健康行业来说,互联网公司带来了改变。(融跃CMA)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2014年,泰州市希望与京东共同打造“医药城”项目,但京东的考察队伍认为在考虑了政策、风险方面后认为时机并不成熟,但由于刘强东的坚持,京东后续与泰州市进行不断的探讨、交流,*终在2017年7月,签订“健康泰州”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推动监管政策逐步完善,*终成就了今天的京东健康。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国内的医疗一直是很难触及的领域,医疗资源的*度差异化使互联网进入存在很多难点和瓶颈。对京东来说,虽然药品销售业务很简单,但接触医疗健康领域却是巨大的挑战。而且京东做的健康业务,不是简单的做大药品零售,再顺带提供一些健康服务,而是将互联网推进医疗这个之前难以触及的领域。由于医疗健康*度“非标化”,京东健康初期只能一家家联系线下医院、沟通医生。不过在今年疫情的催化下,医院对线上化的需求相比以往强烈,线上线下的体系得以迅速建立。京东健康利用自身供应链和技术能力,还通过建立线上线下分级诊疗系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让优质医疗资源能够触达更多用户。如今,京东健康形成的主营业务包含医药零售、互联网医疗等业务,前者向后者提供流量,后者为前者创造需求,两大业务协同,形成“医+药”闭环,也标志着互联网进入了医疗领域。
京东健康的答卷
京东健康作为中国*的在线零售药房,其盈利能力也在持续提升。在2017年至2019年的总收入分别为55.53亿元、81.69亿元、108.42亿元,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的总收入约为87.77亿元;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经调整的期间盈利分别为2.09亿元、2.48亿元、3.44亿元和3.71亿元,可以说京东健康是业内*持续盈利的企业。如今,京东健康已是继京东数科、京东物流之后,京东打造的第三大战略级独立业务。据了解, 京东大药房如今已成为全国收入规模*的线上零售药房、多个药品生产企业的单一*零售商;B2B批发交易平台药京采,下游采购商家已超过17万。京东互联网医院则是国内首批取得互联网医院牌照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之一。京东健康已经正式在港上市,其市值甚至超过登陆港股市场多年的阿里健康。(融跃CMA)
京东健康的上市是互联网医疗领域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代表的国内互联网龙头公司,在医疗健康领域开始正式过招,或可标志着互联网医疗时代的到来。
“互联网+医疗健康”时代
巨大的医疗市场。中国是医疗大国,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可支配收入增加,慢性病患病率上升等诸多因素,使医疗健康支出规模庞大且稳步增长。根据2019年中国大健康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81310亿元,预测2030年将增至217730亿元。(融跃CMA)
“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拥有巨大增长潜力。医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医疗健康行业供给改革,院外渠道的发展以及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对药品流通和医疗健康服务的提供带来了深远影响,并且直接导致了京东健康、阿里健康此类“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拥有巨大增长潜力。
疫情大环境影响。从今年疫情爆发以来,越来越多的国民开始在线问诊。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季度,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的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次数较2019年同期增长17倍。
资本市场的关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巨大市场,不仅催生了上千亿市值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同时也吸引了一批投资机构的密切关注。本次京东健康的上市,除公司*大股东京东集团之外,参与到京东健康IPO过程中的还有高瓴资本、红杉中国、霸菱亚洲、中金公司等多家行业头部投资机构。
纵观“互联网+医疗健康”时代,京东健康的发展路径可以说是从电商端口延伸到健康领域,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可能是通过不停地纳入药品供应者、对接药厂、培养用户习惯,来强化京东健康的平台生态,并且对其服务患者的能力、物流应急能力、生态能力建设投入会比较大。随着体系的不断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则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资料:
今日头条《京东健康登陆港交所:首日开盘大涨超30% 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
网易新闻《市值首超阿里健康!亚洲*医疗保健IPO诞生,3400亿港币市值的京东健康凭什么“乘风破浪”?》
京智康客户服务《京东健康上市了,互联网公司真的能改变医疗行业吗?》
零售商业评论《京东健康上市,赛道大热》
璞醴投资《京东健康上市,互联网医疗迎巨兽》
易销互联网科技研究中心《京东健康在香港成功上市,互联网巨头能搅动线上医疗局面吗?》
免责声明
独享,不如众享
本文转载自CMA订阅号,转载目的重在分享,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找组织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领取CMA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