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浪潮之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正在颠覆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变革之下,各家银行将金融科技提升到了战略高度,持续加大人才引入与资源投入,持续推动银行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型,以期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优势。
在转型金融科技的过程中,中小银行ZUI缺乏的是什么?技术?资金?每个银行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但谈起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的缺乏,却是常常能产生共鸣——“金融科技人才稀缺和培养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银行转型的ZUI大瓶颈”。
对于这一现状,在银行工作多年的张凌明也深有体会。他说,中小银行受业务方向、人才编制、所处区域等多方面限制,如果像大行一样,什么系统都靠自己研发明显是得不偿失的,ZUI好的选择就是跟第三方公司合作开发。相应的,在金融科技人才需求方面,中小银行就会更青睐于偏向应用开发及管理的专业人才。而在人才储备规模方面,张凌明则认为,各家银行应根据自身战略、业务以及体量灵活组建专业化金融科技人才队伍。虽说同为城商行,但各家银行的资产规模差异巨大。从公开的数据也可以看到,像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已达数万亿规模,而小的可能只有100多亿,所以大部分区域性银行其行编科技人才规模基本在50人到150人左右,上500人的都不是特别多。从目前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看,为保持金融科技持续发展,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在200-500人左右是比较理想的规模。“中原银行在这方面,走得还是比较靠前的,因为我们‘打造具备金融属性的科技公司’的定位越来越清晰。“目前行编科技及数据人员加外包人员超过2000人,在城商行系列中科技投入是比较大的。”
选,就是校招和社招相结合。一方面培养名校毕业生。另一方面,定期去大城市社会招聘,以针对性策略吸引成熟人才——比如,吸引有意愿回家乡发展的*科技人才。 用,充分发挥人才积*性,给予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空间。 育,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人才适合往哪个方面发展,是技术?是管理?还是综合?这需要我们在他入职一到两年内,把未来三到五年的培养计划明确下来。 留,首先是相对优势的薪酬。第二是和谐的工作环境,大家能较为融洽的为统一的目标在一起工作。第三,还要有针对*人才的弹性福利制度,解决他们切身问题。
比较而言,CGFT认证更专精
做好金融科技人才的选、用、育、留并不容易,张凌明表示,“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证书的推出为金融机构人才招聘、培养提供了更便捷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在我个人看来,一个专业、科学的证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堪比行业的标准,就像项目管理PMP、供应链管理CPIM、注册会计师CPA,这些已经不仅仅是一张证书了,它形成了围绕着这个证书的生态,比如说课程培训、认证考试、继续教育、社区交流等等。”
“从目前的发展看,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认证拥有这样的潜力。我在报名之前也了解过其他的金融科技师认证体系,比如说深港澳和银行业协会的。综合比较下来,我觉得我们CGFT一级课程虽然不算多,但都比较精,每一门课程都是围绕着金融科技这个主题去设置。而且,授课的各位教授和*都是该领域内著名的大咖,讲解深入浅出,学习过程并不吃力。可以说,CGFT一级课程的设计*合理,对于科技人员来说,可以深入了解财务、金融,甚至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像我这样金融专业背景的人来说,虽然本科和MBA阶段都有学过,但在提升科技技术能力的同时,又把财务、金融知识又复习了一遍,对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很有帮助。”
“作为学员,我相信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认证也能够通过证书的方式建立金融科技行业人才的标准,也希望CGFT能够持续发展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的一个比较好的证书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