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考试和CPA考试在国内都算是含金量比较高的两张证书,对于很多人来说不知道要如何去选择这两张证书,也不太清楚CFA证书和CPA证书到底哪一张证书比较难。那么为了方便大家选择,小编给大家从不同方面来分析一下,帮助大家好做选择。
从 5 个维度对比:难度差异在哪里?
1. 考试内容:“广度” vs “深度”
CFA 的难点在 “广度 + 逻辑链”。它分为三级考试:一级考基础知识(如金融市场、估值基础),二级考资产定价(如股票、债券的估值模型),三级考投资组合管理(如如何根据客户需求制定投资策略)。三级内容环环相扣,需要从 “理解概念” 到 “灵活应用” 再到 “实战决策”,比如二级的财报分析需要结合会计知识,但不用像 CPA 那样深究账务细节,更侧重 “分析逻辑”。
CPA的难点在 “深度 + 细节”。它分为专业阶段(6 科: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财管、战略)和综合阶段。其中,会计和审计是 “两座大山”:会计需要吃透复杂的会计准则(如合并报表、金融工具核算),一个分录错了可能整道题跑偏;审计需要理解审计准则和实务逻辑,比如 “风险评估”“控制测试” 的具体操作,细节多到让人头疼。税法、经济法则偏记忆,但条款细碎(比如不同税种的税率、优惠政策),记错一个数字就可能丢分。
2. 考试周期:“持久战” vs “攻坚战”
CFA的考试周期相对固定:一级每年有 2 月、5 月、8 月、11 月四次考试,二级和三级每年 2 次(5 月、8 月或 11 月)。按最快进度,每次报考一级、二级、三级且一次性通过,2 年就能考完。但实际中,多数人会用 2-3 年(比如一级备考 300 小时,二级 400 小时,三级 500 小时)。
CPA 的周期更 “磨人”。专业阶段 6 科需要在 5 年内考完,每年只能考 1 次(8 月底),多数人会分 2-3 年报考(比如每年考 2-3 科),平均通过时间是 3-4 年;通过后还要考综合阶段(1 科),整体下来往往需要 4-5 年。如果中间有科目挂科,周期会更长,堪称 “持久战”。
3.通过率:“阶梯式” vs “低空飞”
CFA 的通过率呈 “阶梯式上升”:一级通过率约 40%-50%,二级约 30%-40%,三级约 40%-50%(近年数据)。一级因为是基础,门槛相对低;二级因为涉及大量估值模型,分析难度大,通过率最低;三级侧重投资组合,对逻辑和表达(如英文写作)要求高,但考生经过前两级积累,通过率会回升。
CPA 的通过率则是 “低空飞行”:专业阶段单科通过率常年在 10%-20%(比如会计、审计约 15%,税法、战略稍高),6 科全过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综合阶段通过率较高(约 70%-80%),但前提是能通过专业阶段。这种 “低通过率” 不仅因为内容难,还因为考生往往同时备考多科,精力分散,容易顾此失彼。
4. 报考门槛:“宽进严出” vs “严进严出”
CFA 的报考门槛低:本科在读(毕业前 11 个月)就能考,无需专业背景,只要能看懂英文题目(考试为全英文)即可。这种 “宽进” 导致考生基础差异大,部分人因金融知识薄弱觉得难。
CPA 的报考门槛稍高:需要本科毕业(或专科毕业满 5 年等条件),虽然也不限制专业,但财会零基础考生学起来更吃力(比如非财会专业考生可能连 “借”“贷” 都搞不清)。
5. 适用场景:“职业匹配度” 影响难度感知
对想进投行、基金、私募的人来说,CFA 的内容更贴合工作,备考时会觉得 “有用且易懂”;但如果让他们考 CPA 的审计,可能会觉得 “抽象又枯燥”。
反过来,对想进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财务岗的人来说,CPA 的会计、税法和工作直接相关,学起来更有代入感;但让他们啃 CFA 的衍生品定价模型,可能会觉得 “太理论,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