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备考优势分析
1.时间充裕
大学生课余时间相对灵活,可利用周末、假期集中备考。例如,每日固定2-3小时学习,周末延长至6-8小时,形成持续学习节奏。
2.适应能力强
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度高,适合快速掌握CMA的复合型知识体系(如战略规划、财务决策、风险管理等)。
3.经济成本低
IMA协会为学生提供会员费及考试费优惠(如会员费减半、考试费立减$100),降低备考门槛。
二、备考阶段规划
1.基础学习(6-8周)
目标:全面理解知识点,建立知识框架。
章节练习:每章结束后完成课后习题,正确率低于70%需重新学习。
知识卡片:记录公式(如NPV、IRR)和易混淆点,利用碎片时间复习。
2.强化训练(4-6周)
目标: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攻克高频考点。
刷题为主:每日完成50-100道选择题,限时练习(每题不超过1.5分钟),重点突破分值高、考频高的章节(如Part 1的成本管理、Part 2的投资决策)。
错题分析:归类错误原因(如计算失误、概念模煳),针对性复习。
简答题专项:每周练习2-3道简答题,学习答题模板(如“定义→公式→计算→结论”)。
3.冲刺模拟(2-3周)
目标:查漏补缺,适应考试压力。
全真模考:每周完成2套模拟卷,严格按考试时间执行(选择题3小时,情境题1小时)。
简答题强化:背诵标准答案框架,确保能快速写出关键词和公式。
高频考点回顾:重点复习错题本和考纲中的“A级”重点(如ROI、EVA计算)。
技巧:
时间分配训练:选择题控制在3小时内,留1小时给简答题。
心理调节:通过冥想或运动缓解焦虑,避免考前熬夜。
三、时间管理与心态调整
1.每日计划
固定学习时段(如早晨1小时+晚上2小时),利用碎片时间刷题(如通勤、午休)。
采用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专注学习+5分钟休息,提高效率。
2.心态调整
保持积极心态:遇到学习瓶颈时,适当放松或寻求老师、前辈的指导。
四、考试当天注意事项
1.携带物品:有效证件、计算器(仅限普通计算器,无编程功能)。
2.时间安排:提前到达考场,避免匆忙影响心态。
3.答题策略:
选择题:优先排除明显错误选项,遇到复杂题先跳过,最后回头解决。
情境题:分点作答(如“①定义;②公式;③数据代入;④结论”),即使计算错误,写出正确公式也可获部分分数。
找组织
-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领取CMA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