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万向区块链
除了数字货币,区块链还能做什么?肖风博士以公司当前的实际应用为例介绍了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与存货质押融资方面的两个应用场景。
以汽车供应链为例,汽车通常有几万、十几万个零部件,产业链特别长,因此涉及到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等诸多层级的供应商。相对来说,一级供应商及许多二级供应商都比较容易获得金融服务,但三、四级中小企业供应商能够获得的金融服务*其有限。另外,汽车供应链的账期特别长,供应商通常发货后3个月才能开票,再等6个月才能承兑汇票,所以整个账期至少要历时9个月。一旦中间遇到其他问题,账期就会被拉长。
我们如何运用区块链解决汽车供应链中的问题呢?我们发现中小企业供应商难以获得低成本融资是因为缺乏金融机构的信任。但他们服务的核心企业在金融机构里拥有良好的信用等级,何不将核心企业的信用拆分给下级供应商,用核心企业的信用间接给中小企业背书?我们打造了万向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将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各级供应商等所有利益相关方的交易信息上链,包括订单、发票、合同等信息,形成应收账款的信息闭环。
比如,我们帮助江西银行和正邦集团及其供应商将完整的经营数据和应收账款数据进行交叉验真,以此锁定供应商的未来现金流,从而形成动态数字化资产凭证(万向区块链将其命名为COU凭证),一级供应商收到了100万的COU之后,可以选择到期兑付,也可以选择拆分给二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也可以将其拆分给三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缺少资金时可以用COU向平台上的金融机构融资,这样就有效降低了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存货质押融资常常受到重复质押等问题的困扰。如何用区块链能解决这一难题呢?简单来说,可以通过“区块链+物联网”的方式,帮助金融机构管理监控特定商品等资产。
比如,我们用区块链+物联网帮助新疆的一个牧场获取金融服务。一头牛的成本通常为2万元,1000头牛的成本则高达2千万,已经触达大部分牧民可以承受的*限,因此难以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以往牧民只能用牛做抵押向银行贷款,但牛群难以管理、缺少*身份标识、不易查证,存在不同牧场用同一群牛伪造抵押物的风险。另外,牧民私下临时出售几只牛,或是有牛意外病死,都会导致抵押物折损,影响银行的经济利益。因此银行很少愿意接收这样的抵押物,导致牧民难以获取贷款。
我们是如何破解这个问题的呢?那就是运用多种物联网技术采集牛的生命体征信息,为每头牛生成*的标识身份的项圈,再用物联网设备采集牛的各种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上链,共享给所有利益相关方,这个过程相当于将牛群这一实物资产转换为数字生物资产,从而让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了解到生物资产的健康状态。
其实,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有很多,数字化城市、艺术品收藏等等,这都有赖于我们持续探索。
